交通经济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重庆交通大学财经学院和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为依托。财经学院设有交通特色鲜明、经济管理学科相互融合的五个教学系——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院形成了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无私的协作精神、健康的心灵体魄”的人才为目标,以“教人品行、授人知识、经济天下、特立交通”为追求的特色学院文化。在多次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中,强化了经济管理及其与交通相关工学等专业知识的相互渗透,培养出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普遍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为进一步实施交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一,开展了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
实验区开展了“交通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研究”、“创新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基于创新实作的教学模式研究及实践”、“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市场营销专业创新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规格与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基于工科院校背景下的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经济学实践教学研究与实践”等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在重视基础理论的前提下,依靠课堂内外“虚实结合、内外互动”的实验实训实习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形成实践能力与基础理论并重的“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全面的职业素养。
第二,构建了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为基本要求,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强调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凸显行业实践特色,以“面向交通需求实际、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践”四实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强烈的创新意识、扎实的专业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为特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为目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文理工渗透为内容,实验、实训、实习过程一体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教学理念。实验区围绕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经济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制定了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验区各专业培养方案中都确定了面向交通的办学定位,确定了汽摩营销方向、交通会计与工程会计、交通经济学、国际物流经济与国际交通工程等专业方向,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程。这为进行交通经济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运行作好了前期准备和探索,为进一步整合交通、经济、管理三方面的知识,培养既懂交通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交通经济管理复合型应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研究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实验区在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水平领先的交通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实验区拥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讲师32人,助教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71.79%。从学缘结构来看,实验区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好,来自于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法国ESC-CIVENABQ大学等;任课教师教学经历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是一支富有开拓精神、勇于创新的教学队伍。
为提高创新实验区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实验区聘请了交通经济管理知名专家荣朝和、刘秉镰、张秋生、王稼琼等教授、博导为特聘教授,实验区还从交通经济管理实务部门聘请20名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为本实验区的“双师型”兼职教授。所有兼职教师都处于交通经济管理实务第一线,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交通经济管理应用与实践经验,具备课堂教学经历,涵盖了交通经济管理专业实务的几大模块领域。他们除定期举办专题报告外,部分人员还承担了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教学任务。
第四,拥有完善、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及研究平台
实验区拥有“三基地、二学科、一中心”的交通经济管理教学研究及实验平台。“三基地”即拥有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即交通部交通会计研究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交通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产业经济研究院——物流经济研究所);“二学科”即拥有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和产业经济学;“一中心”即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特色优势实验教学中心——交通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目前,交通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重庆交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价值902万元的实验软硬件设备和1920平方米实验室用房。中心搭建了先进的交通经济管理实验平台,能够确保交通经济管理各专业所需实验课程的教学;建有交通物流经济实验室、交通经济管理信息化实验室、交通经济商务分析与策划实验室、交通经济管理实训实验室、工程管理模拟实验室等五个专业实验室,且配备有先进的设备装置,功能齐全,保证了各类经济管理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开设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实施开放式教学,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优越条件。
第五,建立了稳定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建立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取得生产单位的有效支持与配合是搞好实验实训实习的外部前提。本实验区十分重视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根据我校《本科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学校有专项经费予以支持,以保证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以社会作为实践大课堂,利用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长期协议的形式建立了固定的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既有在我市知名度较高的大型国有企业(如重庆轮船总公司、重庆交通运输集团等),也有部分私营企业(如重庆奥雷英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等),同时实验区自身也建立了校内实习基地或校内模拟公司(如重庆交通大学后勤总公司)目前,校内外实习基地达到56个,为交通经济管理实验区实习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我们还聘请实习基地中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六,科研深度融入本科教学,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实验区依托其拥有的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和2个校级重点学科,开拓了教学、研究相互促进行的良好局面。第一,课程建设成果显著。目前已建设重庆市级精品课程2门(《交通运输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校级精品课程12门(《运输组织学》、《交通管理与控制》、《游轮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交通会计学》、《交通经济法》、《物流管理概论》、《交通工程会计》、《工程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与融资》、《运筹学》),其中已验收5门,《国际贸易》在验收中获得优秀等次。第二,科研成绩斐然。近5年公开发表交通经济管理方面的论文600余篇,其中一半以上是在重要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撰写出版了《区域交通发展与管理》等专著10部、公开出版《运输通道经济学》、《物流管理实验实训教程》等教材28部,其中主编22部,参编6部,另有各类自编教材及讲义10多部,自编各类实验、实训指导书20余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材体系;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总共130多项课题,承担教改课题20多项。基中主持或参与完成了《面向第四方物流的多代理人资源与作业整合优化方法研究》、《三峡库区农村公路与“三农”关系研究》等1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主持8项),主持完成了《重庆市农村物流产业现状的发展对策研究》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3项,主持完成各类校级科研项目70余项,另外还主持完成《重庆市汽车运输(集团)发展战略研究(2009-2015)》、《德阳市交通基础设施灾后重建规划(2008年—2010年)》、《重庆市南岸区茶园新区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08-2013)》、《打通印度洋国际大通道战略研究》、《重庆轨道交通公司CIS策划》、《重庆大渡口区综合物流基地战略规划》、《重庆长安跨越车辆公司营销诊断》、《重庆长安跨越车辆公司金豹上市策划》等横向课程40余项。丰硕的科研资源强有力地支持了本科教学,形成了科研信息、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科研选题、科研活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模式,有效地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七,强化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实验区加强了对学生创业的指引,开设了创业实践课程,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创新实践活动,还创办了学生创业书报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五年来,学生在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中, 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励44项,包括: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1项,铜奖3项,重庆市金奖4项,银奖3项,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重庆金奖5项、银奖3项的好成绩。加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演讲比赛中及其他各类奖项,我院学生累计获得全国金奖3项,银奖6项,铜奖10项,累计获得重庆市金奖10项,银奖11项,铜奖4项。还获得CIMA商业精英国际挑战赛中国站西南赛区季军,全国先进班集体和重庆市先进班集体各1次,外教社杯重庆南岸片区高校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重庆市高校校报好新闻三等奖等奖项。另外,近年来我院学生共发表论文20多篇。通过这些实践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2012级经济学交通经济班在重庆市渝合高速公路考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