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交融思想,开拓创新——黄承锋教授等参会第二届“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

2014年10月23日 00:00 范文强 点击:[]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2014年10月18日,由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运输技术经济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在北京交通大学思源东楼821会议室隆重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工交司张泰副司长,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王明志副局长,北京交通大学荣朝和教授、赵坚教授、欧国立教授等,重庆交通大学黄承锋教授、刘云龙、范文强,北京大学王大树教授、香港大学王缉宪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徐江教授、日本歧阜大学应江黔教授、世界银行欧杰等专家,以及国内其他院校教师,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出席了本次会议。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城市形态与综合交通体系”,会议主要分三个环节进行。

1、论坛开幕式环节

10月18日上午8点30,会议开幕。开幕式由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施先亮教授主持,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张秋生教授致辞,张院长对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主持人对《中国交通发展综合报告(2014)》进行发布,主持人称该报告编写委员会由欧国立、黄承锋等单位专家组成,以后将每年发布一次,报告以2013年为主体,从年度概览、运行分析、政策解读、热点研究、重点企业、趋势判断等角度进行梳理和论述分,主要分为综合交通运输、公路、铁路、内河水运、海运、航空、管道、城市交通等部分。

随后,主持人宣布本次论坛论文获奖名单,本中心刘云龙、袁玉龙、张迎娅等共投了8篇论文,全部被会议收录,其中陈佳的论文《中国高铁迈向东南亚的可行性研究》和范文强的论文《大学生节假日出行特征研究》分别荣获“第二届北京交通大学运输与时空经济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

2、主题发言环节

荣朝和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时空分析视角看城市化区域的主体形态》,荣教授认为必须尽快研究我国大都市区的定义,填补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缺环,把各百万人口以上蔓延式的传统特大型城市转型为现代大都市通勤区,并将政府的行政组织与权力结构进行相应尺度重组,避免由于行政碎片化的延误而付出过大代价。

王缉先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关于交通运输地理两个理论基石的初探》,王教授认为交通运输设施的双重身份是运输地理的分析起点,跨尺度空间分析是运输地理的基本方法。

赵坚教授、徐江教授、欧国立教授、欧杰专家、派卡教授分别以题目《基于底线思维重点发展大都市区经济》、《地理学中的尺度、尺度政治与珠江三角洲的城际铁路规划》、《三维综合交通运输理论——综合交通运输理论与政策问题的研究路径与空间》、《基于开发的土地价值捕获》和《交通部门放松管制的股东价值创造》进行了报告。

上一条:蔡云飞受邀华南师范大学作物流管理专业评估 下一条:黄承锋教授参与致公党中央长江黄金水道调研组调研

阅读:

关闭

CopyRight©2014 CQJTU,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交通大学—黄承锋教授-教学科研团队专题网站
地址:中国-重庆-南岸-学府大道66号 明德楼B栋436室
邮编:400074 电话:023-62789002 邮箱:zhenwushanxi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