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下午,重庆市智慧交通技术协会与重庆交通大学原副校长、现任通道・经济系统融合创新研究院院长黄承锋教授举行了一场富有成效的交流会。双方围绕智慧交通前沿技术、智慧化应用场景、多式联运协同发展以及绿色低碳转型等核心议题,就如何加强高校与行业协会的协同合作,共同赋能重庆智慧交通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重庆建设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与实践动能。

交流会上,气氛热烈而富有洞见。黄承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首先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交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要求。他指出,交通的发展已进入“系统融合”的新阶段,单纯的技术堆砌已无法满足复杂的需求。我们必须从“通道・经济・系统”融合的视角,重新审视交通的价值。他强调:“智慧交通不仅是车、路、网的智能化,更是数据流、物质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高效协同。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责任为行业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撑和高质量的人才储备。”
重庆市智慧交通技术协会理事长贺小灵对此表示高度认同。他介绍: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桥梁,深切感受到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迫切需求。“许多企业在智慧化转型中面临着技术选型困惑、标准不一、复合型人才短缺等现实瓶颈。我们非常需要像黄教授这样的顶尖专家为企业指点迷津,将前沿理论与产业实践紧密结合。”协会拥有广泛的行业资源和一线应用场景,这正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佳试验田。
在随后的深入讨论中,双方就智慧交通核心领域达成了广泛共识。在智慧交通与应用方面,双方探讨了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构建城市“交通大脑”,实现对交通拥堵的精准预测与疏导,提升公共交通安全与效率。在多式联运协同上,结合重庆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和国际铁路枢纽的独特优势,双方一致认为应着力打破公路、铁路、水路、航空之间的信息壁垒,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关于绿色低碳转型,双方就新能源交通工具的推广、交通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改造、以及构建低碳物流体系等议题交换了意见,认为这是实现交通强国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
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标志着重庆市智慧交通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迈上了新台阶。双方一致同意,将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在重大课题联合申报、关键技术协同攻关、行业标准共同制定、专业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展望未来,高校的智力引擎与协会的平台优势将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