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流域、跨行业、多学科合作解决重大难题 实现新时期转型升级
黄承锋
长江经济带发展至今,面临诸多重大难题,这些难题呈现出新特点,表现为跨行业、跨地域,流域的发展已受制于这些重大难题。
乌江流经贵州、重庆,规划了12个梯级水电站,多数已建,由于水电站的选址、平面布置、升船设施建设均不利于航运,江上长途航运基本停止,仅存在坝间运输,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其总运量反而远小于过去。分析其原因,全流域被水电站分隔,建站主体以发电效益为重,没有科学规划设计水电站的社会功能,即通航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致使河流资源仅仅产生发电收益。这种现象在长江许多支流存在。
长江航运也因为提前19年达到三峡船闸设计能力,排队等待过闸非常现象严重,升船设施尚处于单部门调试中,过坝能力提升有限,适应不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发展对航运的进一步要求。上游地区提出了建设第二通道、沿江铁路的思路,当地省份则提出了用汽车翻坝的思路,明显大大增加了过坝成本,但当地省份则可以因此获得翻坝的经济收益。
所以,要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的新定位,长江及支流的航运必须实现干支畅通,这就涉及跨水电交通、跨多省等的协作。实际上,问题的解决需要水电、航运、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参与,要突破过去单一行业、单一地域、单一学科单打“多”斗的局面,从整体的角度形成判断,进而决策。 作为世界新兴的第六大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新时期发展,应该从全局、整体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和微观机制设计,进而形成科学的决策、政策、法规。这正是国务院指导意见中体现的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发挥的协调、引领作用。
建议市委市府,积极投入,冷静思考、梳理流域、大区域的重大问题,比如长江及支流航电综合发展、长江及支流的生态保护与临江经济开发、临江城镇体系发展,等等,进行深层次、大尺度、复杂性研究,进行技术、经济、社会层面的综合分析,探索解决办法和机制,进而形成高水平的决策、运行机制及政策。
作为基础性工作,建议市委市府,根据面临的重大问题,扶持相关理、工、文交叉领域的学科发展,比如建立有关协同创新中心、设立重大科研项目,开展攻关研究。 鼓励高等学校培养复合型学科专业人才,比如设立、改造相关学科专业,为综合性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注:本文发表于《重庆交大报》2014.11.20